首頁>檢索頁>當前

   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(qū)正陽路小學以數字化推進體教融合——

    “菜單式運動處方”讓學生運動更科學

    發(fā)布時間:2024-12-02 作者:李強 來源:中國教育報

      少年強則國強。目前我國正處于教育轉型的新時代,智能科技的飛速發(fā)展加快了教育的數字化轉型進程,越來越多的學校引進智能設備輔助教學,“科技+體育”的新型體學教育模式也被更多的學校接受和使用,從而有效提高體育教學效率和質量。

     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(qū)正陽路小學以體育課程體系構建為基礎,以數據智能化分析為手段,推行“菜單式運動處方”,全面推進學校智慧體育落地實踐。“菜單式運動處方”是以學生為中心,堅持合理安排運動負荷、因材施教、身心全面發(fā)展的三大原則,從體育課堂、大課間、體育課后服務和校園運動賽事等多維度采集數據,為學生科學化、個性化定制運動“處方”。

      處方一:數據驅動動態(tài)調整學生運動強度

      學校教師運用天天跳繩等小程序、智能手環(huán)等設備,重點對學生體育課堂、大課間活動、課后服務的運動場景采集數據。不同場景的數據采集、分析各有側重,形成運動數據驅動的動態(tài)調整與活動優(yōu)化策略,確保學生運動量適宜,并激發(fā)學生的運動興趣。

      體育課堂通過利用智能手環(huán)實時采集學生的心率、運動時長、步數等數據,教師端軟件實現智能化數據分析,確保學生在安全的環(huán)境下運動。課后,系統(tǒng)自動生成每名學生的個性化運動報告,用簡單的語言和生動的圖表向學生們解釋他們的運動表現,為當天的運動量提供參考,也為下一次體育課鍛煉重點提供參考。

      大課間針對性動態(tài)調整運動強度。大課間運動采集學生的活動時間、活動類型、運動強度等數據后,通過平臺智能化圖表分析,如柱狀圖、折線圖、散點圖等,教師快速獲取學生運動數據的變化趨勢和分布情況,并進行橫向縱向對比。根據班級跳繩數據對比情況,學校設計不同班級展示不同運動項目,如根據班級跳繩數據對比,重點安排數據有所欠缺的班級展示花樣跳繩,通過團隊競爭和趣味性,提升班級整體跳繩訓練強度和有效性。

      學校通過信息化平臺記錄學生參與課后體育鍛煉的詳細數據,包括項目類型、參與時長、運動強度和技能掌握情況等。如學?;@球社團活動數據,清晰記錄了學生出勤情況、投籃次數、運球時間等。通過長期數據跟蹤,學校發(fā)現部分學生在投籃方面表現優(yōu)異,投籃命中率高達80%,但運球時間較長,平均每次耗時5秒。針對這些學生,社團教師開出了“運球技巧訓練處方”,重點加強運球技巧培養(yǎng),并定期進行技能評估,跟蹤學生的進步情況,在保證學生整體運動負荷合理的情況下,進一步促進學生特長發(fā)展。

      處方二:個性定制精準滿足個體發(fā)展需求

      “智能運動處方”是一種以學生個體興趣和需求為中心,利用智能技術和數據分析來制定和調整運動方案,當前學校主要通過“選項走班制”體育教學和特色體育課后服務,以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運動,促進其身心健康發(fā)展。

      目前,學校根據在體育課堂、大課間活動、課后服務等場景采集的信息及數據分析,針對不同興趣愛好的高年級學生,實施“長短課相輔”的選項走班制教學?!伴L課”用于選項走班,將35分鐘變成70分鐘,安排在每周五的上午三、四節(jié)課,進行專項技能訓練;“短課”用于行政班進行必修項目足球的學習。就“長班”,學校開設了籃球、手球、跳繩、體操等多樣課程,并通過“長班”課程的數據記錄與分析,制定專業(yè)提升計劃。如對于籃球技能薄弱的學生,利用智能手環(huán)記錄投籃數據,并通過視頻回放和教練指導,幫助調整投籃姿勢,設置不同距離的投籃點進行定點投籃練習,提高投籃命中率。通過個性化的運動處方,幫助學生克服技能瓶頸,取得更好的運動成績。

      課后服務中開設的飛盤社團,重點針對少數存在體重過重、肥胖等問題的學生量身定制訓練計劃。該社團依據“菜單式運動處方”理念,低強度起步,逐步提升強度,從拋接練習過渡到跑動接盤和團隊配合。在過程中融入趣味性游戲,如飛盤保齡球、飛盤高爾夫等利用智能設備記錄運動數據,為教師調整訓練計劃提供依據,確保運動量適宜并取得效果。目前,依托飛盤社團的運動數據生成的個性化報告,學校精準設置運動量,提高運動效果,實現了學校學生肥胖率逐年下降的趨勢。

      處方三:學科融合拓寬學生全面發(fā)展路徑

      隨著“菜單式運動處方”的引入,個性化、精準化的教學模式不僅為學生制定了專屬的運動計劃,還進一步促進了體育與心理教育的跨學科融合,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全面、多維的學習體驗。

      在“智能運動挑戰(zhàn)賽”中,學生不僅需要完成跑步、跳繩等傳統(tǒng)體育項目鍛煉任務,還需要利用編程知識設計運動追蹤App,實時記錄運動數據,結合科學課上學到的力學原理,分析運動軌跡與效率,并在運動裝備或場地設計中融入創(chuàng)意元素,提升運動體驗。在“智能體育器材制作”活動中,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,設計并制作一款簡易的智能體育器材,如智能跳繩、計數籃球等。學生們進行市場調研,在了解現有體育器材的不足與改進空間后,運用3D打印、電子元件組裝等勞動技能,結合編程知識,為器材添加自動計數、數據分析等智能功能。體育、勞動教育、信息科技教育貫通一體,該課程得到學校眾多師生歡迎。

      依托數字技術,“菜單式運動處方”成為學校體育教學發(fā)展的“金名片”,在推動體育教學變革的同時,也不斷落實體育教育的本真意義與核心價值。

      (作者系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(qū)正陽路小學校長)

    《中國教育報》2024年12月02日 第09版

    0 0 0 0
    分享到:

    相關閱讀

    最新發(fā)布
    熱門標簽
    點擊排行
    熱點推薦

    工信部備案號:京ICP備05071141號

    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

   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

    Copyright@2000-2022 www.cellautomata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

   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

    免费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潮,中文字幕高清无码18勿进,免费老熟妇牲交大全视频中文,国产一级 片内射视频播放